本帖最后由 greatmonk 于 2019-7-8 11:33 编辑
故事很多,回忆很美好,记录我和华为,更记录我和我们,唯愿未来更美好。
最早接触华为手机是2014年2月,那是给妈妈买的第一部智能手机,华为W2,Windows Phone 8系统,能上QQ、微信,拍照效果尚可。我当时的印象和购买初衷也是觉得质量很好,性价比高。除了记得妈妈很高兴自己也用上了触屏手机,其他没有太多故事,倒也算是带她进入了数字生活时代。只是后来WP系统很快没落了,W2便成了我的备用机。 我自己真正使用的第一部则是 荣耀6 Plus,2015年,最早是作为“中国梦 丝路梦”大型报道活动的工作用机。从此,一点点,一步步,一天天,一年年,我开始了一直持续至今的华为式的数字生活。数年来华为这个标签刻进了我的生活,我们的生活,雕塑美好。 我常觉得很多事是冥冥之中的安排,讲真,2015年初那个“双眼看世界”的广告语,曾很是打动了我,几个月后这款双摄手机竟成了我的工作用机。 大景深效果,略显硬朗的机身,令我爱不释手。我用它拍龙门卢舍那大佛的圆融深邃,拍洗车店小伙的沉静内敛,拍新疆路边摊的烟火气息,拍独库公路的蜿蜒奇峻,拍赛里木湖的蔚蓝澄澈,拍阿拉木图大巴扎的整饬缤纷,拍伏尔加河的芦荡荷丛,拍格鲁吉亚垂钓者的静谧坚定,拍蓝色清真寺的斑驳陆离,拍希腊卡瓦拉的灯色摇曳…一路拍人,拍景,拍花花草草,拍大山大河,一路千年,千年一路。 那个时候的数字生活无非随时随地地拍照、分享、视频通话。那个时候我们还背着wifi盒子,每到一国买一张电话卡。翌年,我的同事再度跨上丝路之时,已经用上了天际通。移动互联网就这样改变着我们的生活方式、交流方式。 时节如流。之所以翻得出这些照片,也是从我的手机相册里不停地划,划,划出压在云空间箱底的陈年旧帐,那个摄影爱好者行走在路上的作品,甚至有曾拿去参加摄影大赛的作品。 回忆有时只在那一划间,如大河奔涌般袭来,什么都不曾留下,又什么都不曾遗忘。回忆和搜索的简单,幸在有了手机云存储。再早些年,我需要不时把手机里的照片考到电脑里,或者存在我不记得放在哪个抽屉的硬盘里。它们都属于我,但像陈年的爱书一般,珍贵却散之高阁。直到有了云空间,幸而有了云空间。
后来,换过几次手机,现在用的Mate20 Pro。我常自称数字生活达人,绿色出行用Huawei Pay刷公交地铁,无论北京,深圳,上海;路上或听华为阅读里《长安十二时辰》,或听华为音乐每日私享歌单,数字生活让人变懒了,书有人给你读,歌有人帮你选,呵呵,又如何呢?生活本该简单。
再后来,我们给奥莉娅买了冰雪奇缘版的儿童手表。其实更大乐趣不仅在于能打电话查位置,而是那些细碎到似不值当记录的小伎俩。比如,我们俩闲着没事会坐在一起互给对方发语音消息,然后喊着一二三看能不能同时外放出同一条语音。奥妈在一旁嗔怪吵死了,我俩则大笑半天。该感谢数字生活呢,还是该感谢家的惬意呢,都有吧,数字生活赋予家更多欢乐和交流,我们给了冰冷数字化更多情感的意义,已然交融。就像有时会喊一声小艺小艺,嘲笑着智能音箱和手机一同应答;有时奥莉娅会生音箱的气,怪它不懂京剧选段的命令。又如何呢?没有真的嘲笑,也没有真的生气,这一切都是温度。
工作的忙碌,再加上想把更多的工作之余留给三个人的时光,让我似乎无暇追剧追综艺。但是,时间就像海绵里的水,挤一挤总会有的,哈哈,所以我常夜里难眠时看一段华为视频里的综艺或一集热剧,比如《长安十二时辰》。常常还有一段时间是只属于我自己的——飞机上,登机前必定提前下载一部想看的电影,坐下来整一整衫,来个深呼吸,恨不得香汤沐浴再多的仪式感,打开飞!行!模!式!把手机摆好,一趟航班下来大约一部电影,没有电话和微信打断。我也常因此标榜自己是华为视频的铁粉,有网无网都不耽误我喜爱它。
不仅我爱,奥莉娅也爱,就像今晚,借着雷雨预警她早早把我喊回了家,让我放电影给她看——手机投屏到电视上,三个人窝进沙发里看华为视频《哈利波特》。我喜欢这样再普通不过的夜晚,大概也因为年少时有太多看电视的记忆。 那时候,有偷看的《绝代双骄》,有在教室里看的《红楼梦》,有窝在宿舍里围看的《寻秦记》,也有CCTV6的《大话西游》。最深的记忆却是少时与爸爸妈妈围坐边吃饭边看《新闻联播》,那是我对看电视最温暖的记忆。以至于刚结婚时的小房子里我就放了一台巨大的电视。理由凿凿,响着电视的家才是家。 后来有了奥莉娅,习惯改起来倒也容易,电视几乎不再开,除了偶尔投个屏放个动画片或电影。有三个人欢笑的家才是家。
移动互联改变了我们,还是我们定义了移动互联呢?当下美好,未来更美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