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战当中最敬业的战舰,这份 荣耀绝对独属于驱逐舰。之所以这么武断的决定,是因为驱逐舰作为小型船只,表现上确实让所有人感到震惊。高航速设计,使得它们不仅需要出现在最为艰苦的一线战场上,还需要对于那些迫切需要运输的航线负责。操劳,成为二战驱逐舰的一个共同的缩影。
英国海盗传承者—哥萨克人号
在各个大国众多驱逐舰中,都有自己最引以为傲的设计。日本的吹雪级驱逐舰,美国人的弗莱彻级驱逐舰,让英国人看到后生的威胁。大不列颠曾是驱逐舰的创始国,它们将高效的小型战舰带入战场,让散落在各个大洲的殖民地紧密联系起来。但是这远远还不够,散落的殖民地需要更多的驱逐舰。第一海务大臣意识到,是时候推出一款划时代的驱逐舰捍卫帝国的荣耀。
一、 条约的美梦,英国驱逐舰的停滞期
大型驱逐舰,一开始并不是英国人理想的驱逐舰发展轨迹。但是英国人开创驱逐舰,并不代表着能够左右它该如何发展。日本人被《华盛顿条约》所束缚,主力战舰发展受到严格的控制。既然战列舰和巡洋舰无法继续增加火力设备,日本人就把目光对准未曾限制的驱逐舰,试图在新的领域发展出海军优势。英国人发现这个限制条例的漏洞,迅速在伦敦会议(1930年)上提出新的限制规范。要求列强的驱逐舰必须得到限制发展,除去15%的驱逐舰以领舰的名义增重至1850吨之外,所有的驱逐舰都要控制在1500吨之下。条约的限制,使得英国人对于未来充满着期待。所有人都洋溢着和平的微笑,认为一张条例便能够轻松掐掉战争的势头。
A级驱逐舰旗舰—柯德林顿号
就连向来谨慎的总设计师古道尔爵士,在驱逐舰设计部门任职的期间,也放松对于大型舰船的追求。他提出应当设计出小型驱逐舰为主,两个锅炉的动力装置就可以满足对于殖民地护卫的需求。在条例的保护之下,英国人的A级-G级驱逐舰,大部分都是以小型驱逐舰设计为主。1926年7月海军审计长召开的会议当中,能够明显看到驱逐舰发展思路走上偏离。英国人提出应当加强驱逐舰的鱼雷作战能力,驱逐舰应当专注于对水下战场的控制。这种古怪的要求,使得一战后期驱逐舰暴露出的动力不足问题,并没有得到第一时间的整改。驱逐舰发展思路的转变,影响一直持续到1934年前后才得以终止。
二、 痛定思痛之后,整改的驱逐舰
1934年海务大臣委员会召开会议,此次最为重要的事项便是改变驱逐舰发展思路。此前钻研水下作战的思路,已经在小规模的冲突作战和海上试验当中,表明并不是一种可持续发展的思路。日本人正在筹备大型驱逐舰,他们那些密集的炮台设计(标配6门 127MM主炮),让英国人感受到前所未有的压力。大型驱逐舰,正式成为英国人的驱逐舰新发展方向。
火力:
哥萨克人号驱逐舰,被归类为大型驱逐舰部族级的序列中。吨位足够大、火力足够强、速度足够快,这都是部族级驱逐舰的显著特点。总的来说部族级驱逐舰,在装备设计上的特点非常鲜明。此前水雷驱逐舰发展思路的失败,使得部族级驱逐舰并不重视鱼雷管武器开发。单座四连装鱼雷管的设计,显然无法制造太多的水下威胁。
部族级驱逐舰设计草图
8门 120MM主炮和单座四连装砰砰炮、2座四联机枪,在当时的英国海军看来是最为完美的火力系统设计。虽然和一开始的设计有所出入,主炮的数量直接减少两座,但是火力能力仍旧是非常可靠。对于部族级驱逐舰的批判声音,大多来自于对那个缩减的单座鱼雷管。很难理解一个执迷于鱼雷武器的国家,又突然放弃将其作为主要战斗武器。
动力:
部族级驱逐舰另一大特色,来自于它终于解决驱逐舰动力不足的问题。三座海军型锅炉、两台帕森斯蒸汽轮机,对于英国人来说是最为经典的动力装置组合。此后改进款的标枪级驱逐舰,由于冒进采用双锅炉的动力系统,遭到来自海军总设计师的批判。双锅炉从燃油经济性、维护成本上来看,都没有部族级的三锅炉来的稳定。
从话语当中,能够看得出来英国设计师对于自家的三锅炉有多么的喜爱。作为他们最为成功的作品,最高航速达到36节,25节的航速保障续航力能有5700海里。单从数据表现看部族级驱逐舰,它确实是一艘很难让人挑剔的驱逐舰。不过也正是因为它的设计无可挑剔,火力系统表现优异,使得它经常出没在最为危险的战斗区域中。
三、 从领舰到救星,哥萨克人的传奇开端
哥萨克人号是第一批下水的部族级驱逐舰,于1938年完工于阿姆斯特朗造船厂。作为第一批的部族级驱逐舰,和后续补产的驱逐舰有明显的规格差异。哥萨克人号从一开始便是打着领舰的名义生产而来,是部族驱逐第一舰队的看家门面。但是后续的英国将部族级驱逐舰进行量产生产,哥萨克人的领舰地位也就由此取消。
正在为哥萨克人号装填炮弹的船员
不过加入到第四驱逐舰队之后,它仍旧是舰队的核心旗舰。作为英国特地设计的大型驱逐舰,确实在方方面面的规格上,哥萨克人号得到的待遇都是有所保障的。当然顶着旗舰的名号,自然也要着手进行最危险的任务。1940年初,磨刀霍霍多时的哥萨克人号终于迎来作战的机会。不过它的对手并不是德国的破交船,帝国海军给予它的任务是“打劫”。此时的大西洋上,德国人利用邮轮“阿尔特马克”号搭载300人的英国俘虏,从乌拉圭出发前往德国港口。这批俘虏是施佩伯爵号最后的战果,此时它已经沉没于海底之中。对于施佩伯爵号的袭击,商船船员无可奈何。比起直接被它的主炮击沉喂鱼,他们更愿意选择成为蒙羞的俘虏。不过阿尔特马克号的俘虏们,在行驶到挪威海域的时候,终于迎来改写命运的机会。一架英国侦察机发现阿尔特马克号的存在,伦敦方向立即派出第四驱逐舰队向前追击。丘吉尔高度重视这场劫持作战计划,告知他们可以完全不顾挪威中立国的身份,直接闯入挪威海域。只要能够救回俘虏,丘吉尔愿意帮助他们承担一切的外交风险。
四、 古典主义的作战,船员捍卫英国荣誉
进入挪威海域的时候,第四驱逐舰发现时间已经是深夜。它们借着月色进入挪威海域,顺利躲过挪威海军的盘查,但是此时需要一个更合适的机会进行战斗。考虑到邮轮上有三百多位战俘,传统的战炮射击作战显然不合逻辑。鱼雷更是一个不明智的选择,轰鸣的战斗声音会引来挪威人的阻挠。即便是丘吉尔亲自做出承诺,哥萨克人号也没打算高调作战。它们决定等待邮轮进入狭窄的水道,再利用高速突击的方式,近距离和邮轮进行交锋作战。当然这个交锋作战的方式十分传统,如同两个世纪前英国海盗做的那样,利用接舷战夺船的方式登陆邮轮甲板。只有能够进入到甲板上,邮轮的德国士兵完全不是英国船员的对手。
荷英海战中,英国人就惯用接舷战
事实也正如哥萨克人号船员所料想的那样,25名水兵基本上没有受到太多的打击。狂奔几千海里之后的阿尔特马克号邮轮,早已经是疲惫不堪。突如其来的英国水兵,更是进一步将他们的心理防线击垮。船员们只得向英国人投降,水兵们径直走进货舱之内。他们打开大门,对着等候多时的俘虏们兴奋的说道:“The Navy´s here!”
五、 海盗生涯的延续,被祸害的挪威
此后那句经典的:“The Navy´s here!”,成为英国海军专属的见面礼。只要战斗打响,基本上船员都会说出这句来自哥萨克人船员的经典台词。哥萨克人号迅速成为大明星,伦敦城内无人不知道这艘让人感到骄傲的战舰。希特勒并没有选择愤怒,而是第一时间对挪威展开作战计划。
哥萨克人号将邮轮上船猫奥斯卡纳入自家编队中
容许英国舰船在中立海域交战,很好的证明挪威并不是一个纯粹的中立国。他们有明显的盟军倾向,自然是需要被征服的对象。丘吉尔虽然在战前承诺为偷袭负责,但是最后对于挪威的沦陷却无可奈何。此时的英国自身都难以保障,不可能分兵主力为挪威建立防线。但是这些和哥萨克人号无关,他们继续延续着自己传奇的“海盗任务”
结语:
第二次纳尔维克作战计划,哥萨克人号联合第四驱逐舰队斩获“慕尼黑号”。这艘气象船内有德国人重要的恩尼格密码本,意外收获让伦敦方面对它赞美有加。随后哥萨克人号先是参与追击俾斯麦号,又一度进入到地中海水域,搞得意大利人对这艘“海盗战舰”头疼不已。这艘传奇的战舰,最后在1941年迎来生命的终点。德国海军将其团团围住,“海盗”就此销声匿迹
本文转载自巅峰战舰公众号,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