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能够更好地满足无线数据业务的急剧增加对网络性能带来的需求,3GPP Release 5引入了一项重要的增强技术——HSDPA(全称为高速下行分组接入)。它采用共享的下行信道进行数据传输,可以达到更高的数据吞吐量,它适合于瞬时下行进率要求较高的高突发性业务,并能有效降低数据重传的程度和传输时延,特别适合如视频点播、网上冲浪等各种上下行不对称的数据业务。 HSDPA中采用了AMC(自适应调制编码)、HARQ(混合自动重传请求)等增强技术提高下行的吞吐量。HSDPA的调制方式采用QPSK和16QAM,并使用更灵活的速率匹配机制实现多种编码速率。AMC在物理层实现了链路的自适应功能:下行的发送机制(包括调制方式、编码速率等等)将根据无线链路的条件在每一个发送时间间隔(TTI)进行实时的改变。而另一个主要特征HARQ和相应的HSDPA调度功能,则是在媒体接入控制层(MAC)完成。在UMTS无线接入网,这些功能都被包含在一个新的实体——MAC—hs中。MAC—hs位于UE和NodeB,因此HSPDA的重传、调度都是由基站来完成的。由于减少了Iub接口的消息过程和RNC的参与,重传的时延被缩短、效率得到提高。 3GPP Release 5中对TD-SCDMA也制定了相应的HSDPA技术规范,下行方向上定义了高速下行共享信道(HS—DSCH)完成高速的下行数据传输。作为一个时间共享的传输信道,它被映射到一个新定义物理下行数据信道——高速物理下行共享信道(HS—PDSCH)。和HS—DSCH相关的两个物理层的共享控制信道:下行的HS—SCCH和上行的HS-SICH,也在规范中定义,通过这两个控制信道的配合,完成数据传输的闭环控制。 和WCDMA、3.84M TDD相比,TD—SCDMA HSDPA在传输机制和控制机制方面都是相同的。但在具体的信道结构方面,TD—SCDMA有着自己的特点。 3.1下行HS-DSCH信道 对于TD—SCDMA系统,承载HS—DSCH的HS—DPSCH的扩频因子可以使用SFl6或SFl,多条HS-DPSCH可以采用码复用的方式用于多个UE,也可以给具有多码能力的一个UE使用。在时域上,和FDD模式的2ms TTI不同,TD—SCD*传输时间间隔为5ms。 3.2下行HS-SCCH信道 HS—DSCH信道的控制信息由HS—SCCH来发送。当UE要从HS—DSCH信道接收数据时,会先到HS—SCCH来监听在下一个HS-DSCH TTI上是否是传递给自己的数据,当UE得到确认后,才会从HS—DSCH信道上接收数据。对于TD—SCDMA,HS-SCCH要比HS—DSCH提前最少2个时隙。 对于每一个HS-DSCH TTI,HS-SCCH携带和该HS—DSCH相关的下行信令包括以下内容: * UE标志:由于一条HS-SCCH可能同时被多个UE监听,因此需要在信令中有一个标志来确定唯一的接收者。 * 传输格式和资源信息(TFRl):TFRI包括HS—DSCH信道的传输格式,包括UE使用哪些资源和数据在这些资源上的传送方式。具体说来有信道化码、时隙、调制方式和传输块大小。只有得到这些信息,UE才能正确地对数据进行解码。 * HARQ:指示UE当前数据块是否是以前传送的数据块的重传。 TD—SCD*HS-SCCH的信息域共有37bit(TFRl 20bit+HARQ 7bit+UE ID 10bit),经过CRC校验、信道编码、速率匹配和交织后,被映射到2个时隙(时隙0和时隙5),时隙5上携带同步偏移和功率控制信息。2bit的同步偏移(SS)命令用来维持和关联的上行HS-SICH的同步。2bit的功控(TPC)命令用来控制关联的上行HS-SICH的发射功率。 对高速移动分组数据业务的支持能力是3G系统最重要的特点之一。
HSCSD(High Speed Circuit Switched Data)高速电路交换数据,又称为高速数据,是GSM演进过程中第一种满足速度这一需求的技术。这是适用于移动用户的数据传输技术,人们只需拨打一个电话便可获得想要的信息。 HSCSD与GSM网中的电路交换数据业务似乎没什么不同,都是通过简单地拨入调制解调器也可接收高速传输的数据,但它们主要的区别在于速度:HSCSD的速度比标准的GSM网络快5倍,相当于固定电话网络通信中许多计算机调制解调器的速度。因此,HSCSD可以看作是向第3代移动通信系统(3G)过渡的创新技术。
GPRS是通用分组无线业务(General Packet Radio Service)的简称,它突破了GSM网只能提供电路交换的思维方式,只通过增加相应的功能实体和对现有的基站系统进行部分改造来实现分组交换,这种改造的投入相对来说并不大,但得到的用户数据速率却相当可观。GPRS(General Packet Radio Service)是一种以全球手机系统(GSM)为基础的数据传输技术,可说是GSM的延续。GPRS和以往连续在频道传输的方式不同,是以封包(Packet)式来传输,因此使用者所负担的费用是以其传输资料单位计算,并非使用其整个频道,理论上较为便宜。
GPRS的传输速率可提升至56甚至114Kbps。而且,因为不再需要现行无线应用所需要的中介转换器,所以连接及传输都会更方便容易。如此,使用者既可联机上网,参加视讯会议等互动传播,而且在同一个视讯网络上(VRN)的使用者,甚至可以无需通过拨号上网,而持续与网络连接。
相对于GSM的9.6kbps的访问速度而言,GPRS拥有171.2kbps的访问速度;在连接建立时间方面,GSM需要10-30秒,而GPRS只需要极短的时间就可以访问到相关请求;而对于费用而言,GSM是按连接时间计费的,而GPRS只需要按数据流量计费;GPRS对于网络资源的利用率而相对远远高于GSM。
EDGE是一种基于GSM/GPRS网络的数据增强型移动通信技术,通常又被人们称为2.75代技术。2003年一度倍受忽视的EDGE成为移动通信市场的亮点,先后有美国的CingularWireless和AT&TWireless、智利的TelefonicaMoviles、我国香港特区的CSL和泰国的AIS开通了基于EDGE的服务。与此同时,一些欧洲的移动运营商对EDGE也开始表现出兴趣,其中TIM和TeliaSonera都明确表示将采用EDGE技术。
从技术角度来说,EDGE提供了一种新的无线调制模式,提供了三倍于普通GSM空中传输速率。另一方面EDGE继承了GSM制式标准,载频可以基于时隙动态地在GSM和EDGE之间进行转换(基于手机的类型),支持传统的GSM手机,从而保护了现有网络的投资。EDGE 网络可灵活的逐步扩容,为运营商实现价值最大化提供了有利的支持。
EDGE(加强型数据GSM环境)是一个更快的全球移动通信系统(GSM)无线服务版本,其被设计为可以以每秒384比特的速度传输数据,并可以传输多媒体以及其它宽带应用程序到移动电话和个人电脑上。EDGE标准是建立在已有的GSM和单元排列标准之上的,前两者使用了相同的时分多路访问(TDMA)帧结构。
不管是GPRS class 10还是GPRS class 8都是指GPRS终端能使用的信道数量,像手机的GPRS功能多为 class 8、class 10、 class 12的,它们并不是指有8、10、12个信道可以供你使用,它们的总信道都是5个,它们的区分主要在于最大可以使用的上行信道,它们的下行信道最大都是可以使用4个信道的;举些例子来说吧,像我们OT735的是GPRS class 10,它最高支持2个上行信道,它可以同时使用4个下行信道和1个上行信道,又或者可以同时使用3个上行信道和2个下行信道;而GPRS class 12可以支持4个上行信道,不但可以同时使用4个下行信道和1个上行信道,反之也可以同时使用1个下行信道和4个上行信道;GPRS class 8只支持1个上行信道,它只能同时使用4个(或以下)下行信道和1个上行信道。
HSDPA(High Speed Downlink Packet Access)表示高速下行分组接入技术。
在3G的三大标准的角逐中,WCDMA商用在运营商的支持数量上取得了领先,但在其网络所支持的数据速率上却长期停留在理论上的384kbps水平,而其网络建设也一直处于缓慢发展的状态。
与此形成鲜明对照的是,在韩国、日本等国家实现商用的CDMA2000 1X EV-DO网络系统上,已经实现了2.4Mbps的峰值速率,其宽带接入服务能为客户提供300kbps-500kbps平均下载速率,这足以与有线宽带的速率相媲美。
比较而言,同为已经实现商用的3G网络系统,面对现有的3G业务,WCDMA已经稍显力不从心,在数据传输速率上的巨大落差,以及由此带来的业务能力上的弱势,自然使得WCDMA阵营不甘落后,必须寻找一种赶超CDMA2000 1X EV-DO的有力武器。
HSDPA(高速下行分组接入,High Speed Downlink Packages Access)技术是实现提高WCDMA网络高速下行数据传输速率最为重要的技术,是3GPP在R5协议中为了满足上下行数据业务不对称的需求提出来的,它可以在不改变已经建设的WCDMA系统网络结构的基础上,大大提高用户下行数据业务速率(理论最大值可达14.4Mbps),该技术是WCDMA网络建设中提高下行容量和数据业务速率的一种重要技术。
*说到这,粉粉们或许已经明白。如果看不懂, 人在 为此归纳了一个数据表格,这样更方便看。
好啦,说到这,相信各位粉粉已经明白了。认为好的粉粉多多支持哦!!!{:8_211:}{:7_18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