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久没见了,粉粉们。本期我们来学习Android的多任务机制。
相信大家都有清理内存的习惯吧,想当年,在Android还没出生,我们使用 Windows 时,总巴不得把所有没有用到的进程关掉,这样才不会“占内存“,不会“占 CPU ”,电脑才不会“卡”。(大部分的“安全软件”就是靠帮用户在Windows上清内存,清*而扬名)这算是清内存的历史原因。然而Android跟Windows 相比,是完全不同的内存管理机制…(PS :Android基于Linux的内核,继承并改进了Linux的内存管理机制。)
Android的内存管理机制:
有多少内存就用多少,空闲内存全部当缓存。也就是,当一个进程停止活动,Windows 会把它从内存中清除,但Android会把进程保留在内存里,这样下次启动时就会非常快,因为省去了再次从储存设备读取的时间,只有当内存不足以启动一个新进程时,Android才会清除某些驻留在内存中停止活动的进程。
每个进程以Java虚拟机独立存在,互不干扰。确保Android的稳定性,正常情况下即使单个进程崩溃,整个系统也不会崩溃,也永远没有内存不足的提示出现。
以上,可以解释Android剩余内存总是很少的原因。“但是,进程在后台运行会耗电耗流量的啊?”这个继续解释……
Android的多任务机制:
当进程被切换到后台时,系统暂停进程。不消耗cpu资源,只在内存保留运行状态,并根据应用本身设置优先级。
七个优先级:
- 前台进程。顾名思义,你当前屏幕正在显示的进程。
- 可见进程。随时需要待命的进程,例如随时需要召唤出来的输入法。
- 主要服务。系统的必须服务,例如电话。
- 次要服务。与系统关系密切的服务,例如Gmail的邮件推送服务。
- 后台进程。同样顾名思义,就是刚刚被你切换到后台的进程。
- 内容供应节点。没有应用实体,仅提供内容供别的应用去用的,比如日历供应节点,邮件供应节点等。
- 空进程。没有任何东西在运行的进程,有些应用在退出后,依然会在进程中驻留一个空进程,这样的作用是提高该应用下次的启动速度或记录一些历史信息。
结论
出处:雷锋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