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版块 荣耀手机 荣耀Magic系列 关于magic6屏幕问题官方回复

    关于magic6屏幕问题官方回复

    [复制帖子标题和链接]

    27418

    江之烟雨  LV8  发表于 2024-1-17 12:42:48 河南 来自:荣耀80 GT 5G
    最近荣耀Magic6系列发布后,看到大家对我们这块全域低功耗 LTPO护眼屏非常关注,今天就跟大家详细介绍下荣耀Magic6系列上采用的8T LTPO屏幕解决方案以及它的护眼体验。



    首先,介绍一下荣耀Magic6系列的8T LTPO屏幕解决方案。8T LTPO是最新一代显示技术,在原有7T电路基础上增加一组复位电路,周期性针对像素进行3次补偿和复位动作,把显示刷新的频率提升了三倍,从120Hz变成360Hz,让像素亮度更加均匀精准。原理如下图所示:


    图示360Hz驱动,让8T LTPO屏幕像素驱动电流更加平稳均匀。这样一来,荣耀Magic6系列在基础显示效果上,带来了低残像、低Flicker闪烁、更高流畅性、更高亮度均匀性等全面提升;在功能上,则在国产手机中首次实现了全天候全屏息屏显示、荣耀灵动胶囊显示等创新体验;性能上,结合Magic-Sync动态超频响应技术,触控体验提升 21%,滑动时延最高提升 35%,游戏场景跟手体验提升23%。



    与此同时,8T LTPO的三次复位动作,也就是大家提到的“三扫”,在高速快门下的条纹和传统7T方案有所不同,这让很多朋友对荣耀Magic6系列的护眼体验有所担心。这里可以很明确告诉大家,荣耀Magic6系列的护眼体验是顶级的。



    在中高亮度环境,人们使用手机时,入眼亮度同时来自于中高照度的环境光和手机屏幕,并且以环境光为主。例如,当环境光照度为500lx,荣耀Magic6系列屏幕亮度约为150nit,实测屏幕在眼部的照度水平为50~60lx,这样手机占的入眼亮度比仅为10%左右,再加上这种场景下,荣耀Magic6系列是类DC调光,且占空比达到93%。在多篇文献中,通过人因测试都得到当占空比达到90%以上时,中高亮度下频率360Hz对人眼无影响的结论(具体文献见文末)。所以中高亮度下,大家无需担心荣耀Magic6系列对人眼视觉体验的影响。



    而且,在中高亮度下,手机屏幕显示与环境光照度、色温的适配,以及自身的亮度均匀性、色彩准确性、刷新流畅性等,对用眼舒适性均有影响。这种情况下荣耀Magic6 系列8T LTPO屏幕的优势,结合类自然光护眼、自然色彩显示等绿洲护眼技术,给用户提供了更加全面的护眼效果。这些成果也是荣耀和中国标准化研究院、同仁医院等专业机构进行长期人因工程验证过的。



    再讲一下暗光环境,这是荣耀长期努力提升护眼体验的重要场景:一方面暗光场景下手机屏幕是主要光源,入眼亮度主要就来自于手机屏幕;另一方面睡前使用手机又是很多消费者的典型场景,这会带来视疲劳以及影响睡眠等一系列问题。在暗光环境下,人眼对屏幕亮暗变化非常敏感,需要重点优化屏幕亮度的调光策略。由于OLED电流驱动的工作原理,大家知道,类DC调光在低亮度下会导致显示效果显著变差,而低频PWM调光则会引入闪烁等一系列问题。因此,荣耀最早采用了低亮环境下高频PWM的调光策略,一方面利用PWM对亮度实现精细调节,使得屏幕在低亮度下仍然保持出色的显示效果,另一方面通过调光频率的提升来优化频闪体验。在低亮度同样条件下,PWM频率越高,频闪越低,也就越护眼。依据IEEE Std 1789™-2015标准,PWM调光频率超过3125Hz时,频闪对人眼就达到零风险水平,荣耀也在业内率先实现了3840Hz零风险调光。



    而在8T LTPO屏幕上,考虑到复位的影响,我们认为在3840Hz的基础上还要提升,所以专项攻关重新设计时序,在Magic6系列上实现了4320Hz超高频PWM调光,并通过了莱茵无频闪零风险调光认证。此外,在类自然光护眼、助眠显示、硬件级低蓝光和自然色彩显示等荣耀绿洲护眼技术加持下,荣耀Magic6系列也通过了中国标准化研究院VICO A+视觉舒适度测试。



    荣耀坚持做健康显示领域的创新推动者,在原有技术方案上做到极致的情况下,不断挑战新的领域,引领新的方向,不断提升消费者的用机体验,这就是荣耀一直以来的价值主张。欢迎大家体验荣耀Magic6系列,也欢迎大家在体验之后留言交流。谢谢!



    ​参考文献:

    Vogels I, Sekulovski S D, Perz M. Visible artefacts of LEDs//27th Session of the CIE, Sun City, South Africa, 9-16 July 2011. CIE, 2011.

    Perz M, Vogels I, Sekulovski D, et al. Modeling the visibility of the stroboscopic effect occurring in temporally modulated light systems. Lighting Research & Technology, 2015, 47(3): 281-300.

    Mouli S, Palaniappan R. Toward a reliable PWM‐based light‐emitting diode visual stimulus for improved SSVEP response with minimal visual fatigue. The Journal of Engineering, 2017, 2017(2): 7-12.

    Kitsinelis S, Arexis-Boisson L, Zhang Y, et al. LED Flicker: A drawback or an opportunity?. 2013.

    Bullough J D, Marcus D. Influence of flicker characteristics on stroboscopic effects. Lighting Research & Technology, 2016, 48(7): 857-870.

    打赏

    参与人数 (1)活跃值( 10 ) 理由
    共享单车 + 10

    查看全部打赏 >

    评论8
    随波飘流  LV7  发表于 2024-1-17 13:30 安徽 来自:荣耀Magic5 至臻版
    很好!
    水泥森林里的蜗牛  LV8  发表于 2024-1-17 13:50 广东 来自:荣耀Magic5 Pro
    HONOUR2306255250878  LV9  发表于 2024-1-17 13:57 辽宁 来自:荣耀80 Pro 5G
    一个没有标准的事阿耀就是
    能力不够噱头来凑
    优化啊  LV9  发表于 2024-1-17 14:13 江苏 来自:荣耀 Magic3 Pro 5G
    啊?这个是从哪来的这么专业的解释?官方发的?

    评论

    官方发的,微博上  发表于 2024-1-17 14:19  河南
    啊啊,我看到了  发表于 2024-1-17 14:20  江苏
    还是不买了,没钱。  发表于 2024-1-17 14:55  四川
    洋气6688  LV9  发表于 2024-1-17 15:28 湖南 来自:荣耀Magic5 Pro
    看着好像是这么回事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评论 登录 | 立即注册
    简体中文 - China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