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不少团队创意出各种充电方案,来解决充电距离、感受的问题。从用功率缩短充电时间的快充头,到更便捷插拔让充电“无感”的MagSafe,再到最近炒得火热的黑科技——毫米波隔空充电方案,大家都试图用一种可行性办法“根治”充电频繁的问题。 这其中国内创意外设公司PITAKA(首家推出无线磁吸充电产品的公司),提供的座充+磁吸充电宝的动态充电方案——MagEZ Juice 2,是用“跟充”的方式解决充电过程中的距离问题。MagEZ Juice 2由两部分组成,一个无线磁吸充电宝(2800mAh),一个5W的专用底座组成。而他们的充电思路创新的部分是,用“叠充”方式缩短充电宝充电时间,并随时为增加手机50%左右的电量。 在这种“全程无线充电”的方案下,手机只有两种充电状态(裸机状态不算)。 1、固定无线充电状态:放到座充上,与无线充磁吸充电宝一起充电; 2、移动无线充电状态:无线充磁吸充电宝为手机充电; “全程无线充电”能解决很多充电场景,比如手机没充满就要出门、放在桌面上边充边用(底座45度斜角设计)、手机电量见底应急充电(iPhone12可充到50%左右电量),甚至充电过程中突然接电话亦可边冲边用等各种“不停充电”的情况。 不过制造出这种融合型的“不停充电”产品并不容易,需要考虑各种状态下的“对准”。首先是无线磁吸充电宝与手机的对准。为解决移动状态下,也能快速、高效的实现无线充电,他们采用了Auto-aligning技术来实现无线充磁吸充电宝和手机背部充电线圈的“自动校准”能力。其次是无线磁吸充电宝在“不离开”手机,在吸附过程中插入/抽离充电底座。他们使用成本更高且更精密的五轴激光切割技术来加工底座,用更精准的开槽减少无线充磁吸充电宝抽拉过程中的摩擦力,使之更顺滑。 有意思的是,不仅加工技术上用黑科技工艺,在材料他们的外设中少见的碳纤维芳纶纤维混织布,来制作手机壳、无线充磁吸充电宝的后背(B面)。好处是这类材料耐磨,以及韧性和抗冲击非常适合动载环境中使用。但缺点也很明显——就是贵,价格都是按克算。 这种激进的做法,也来自其幕后团队们不愿随主流的态度和总是挑战新审美的愿景。之前在海外销售上的成功,让他们希望将该理念也带回国内,在众多同质化严重的外设产品中,成为那个特别的“异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