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荀棋彧 于 2019-7-15 15:41 编辑
——读《迈向新赛道》感悟
因为热爱,希望了解更深处的华为,挖掘不为人知的背后故事。是充满喜悦的?烦恼的?还是喜怒哀乐忧五味杂陈?只有你们——奋战在终端的工作者们最清楚。你们的存在,华为的骄傲!
第一遍读完,其实有很多生僻词(专有名词),对于文科生,确实还需要借助“百度一下”来理解,阅读过程中当然让我又大开眼界,原来科技是这样的。特别是B2B2C也有了深入的了解。这里面讲述了华为品牌积累的过程,从渺小的一颗星,到最后的星辰大海。这是怎么做到的呢?那就来浅析一下!
“要么发展下去,要么从地球上消失,华为终端业务没有退路。”书上最醒目的一句话,凝聚着建设终端、成为领域王者的决心之坚定!结果是肯定的,他们做到了!也是在逆境中的一次浴火重生,任老也曾谈及最初华为做终端是因为当年3G网络设备销售不佳而选择转移方向,可谓背水一战。
有了思想意识的支撑,还需要文化层面——“以消费者为中心”的企业文化来指引方向。一切努力都是为了让消费者得到极致的用户体验。“终端竞争力的起点和终点都是消费者”。要想取得成功,必须洞察消费者,深入理解消费者的显性或隐性需求,用最好的技术和解决方案满足甚至超越消费者需求,包括产品体验、购买体验和服务体验。
不管是为视障人群的独特设计还是提升跨区域通讯信号,深有感触的是售后团队,这些一线服务人员,是离消费者最近的一群人,面对消费者各种投诉,压力是在所难免的,在这种高压下,怎样挽回消费者的信任,就是他们的日常工作。他们始终践行着“将每一次服务变成消费者温暖的回忆”的服务理念。我很认同这一观念:售后服务不仅仅是把机器维修好,更是要建立好与消费者之间的连接,通过消费者口碑影响更多的人。他们做到了,收获的不止是满分评价,更是一群忠实的华为用户。
开放合作也是华为能够发展至今一个重要的因素。刚开始由于品牌积累等方面不成熟而被拒绝合作也是很正常的。而他们没有放弃希望,努力让合作伙伴看到自身的可塑性,并最终用诚意和价值与一家家大企业达成合作。徕卡、谷歌等等企业都向华为抛出了橄榄枝,才造就了更完美的P系列和Mate系列。
终端的成功更离不开一群有胆识有魄力敢做敢闯的建设者们。团队的力量是无穷的,更何况是一支“混凝土精兵”队伍。敢于突破、勇于创新,“供应商解决不了的问题,咱们自己想办法!” 同时,华为也愿意给年轻人提供施展才华的平台和空间,这样的信任和精神力量激励着一大批有志青年,心怀伟大梦想,在技术上一步步的攻坚克难不断向前,让华为在异地也能生根发芽茁壮成长。
这些也是自己愿意加入“菊厂”的原因之一,一次失败的面试只会让我更加清楚华为有它自己的一套严格的准入原则,想要达到华为的选人标准只有用心反思自我,找出差距,查漏补缺,努力努力再努力!在加那么一点小幸运。
最后分享一个论题给大家,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可以留言说出你们自己的想法! 正方:有团队才有个人 反方:有个人才有团队 辩论双方不存在对与错,适当的辩论可以拓宽个人发展维度,看到思维的多样性,打开限制性思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