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水瓶夏天的雨 于 2015-2-24 11:14 编辑
“糖瓜祭灶,新年来到,姑娘要花,小子要炮,老头儿要一顶新毡帽!”
过大年喽,首先要给花粉俱乐部辛劳一年的管理员和各位斑竹献上一束新春花,祝所有花粉在新的一年里红红火火,福气临门。
下面就让大家随着我的华为P7走遍京城的大街小巷,去领略北京过年的红红火火。
春节终于放假啦,各位老少爷们都活动活动筋骨,准备迎新年喽。
过年的气氛越来越浓,整个城市开始装扮起来,连一向又高又冷的高架桥上也挂起了红红的福字,温暖着过往的每个司机和着急回乡过大年的人儿。
还没有到家,天已经快黑了,看到火红的中国结,我的心里也是暖暖的。
路上行人匆匆,什么都挡不住回家过年的脚步。 吃喝玩乐,是少不了的过年主题曲,串亲戚、逛街啊,庙会啊,与家人在一起,其乐融融。
虽然我觉得自己还是个孩子,可是已经要给家里亲戚朋友的小孩发红包了,小盆友拿到大大的红包,开开心的,新的一年一定要健康快乐地成长! 忙完家里的事情,当然是要出去转转啦,在北京的话,自然要逛逛庙会,哪人多去哪啊,不为别的就是图这份热闹,但楼主胆儿不肥,没敢去地坛庙会,怕自己在那儿被挤死,每年人那个多啊,哈哈......,果断跟家人去了白云观庙会,咱也祈福去。
成排的纸灯笼好气派,恍惚之间,记起了小时候每年正月十五挑的灯笼,好像就是这种纸灯笼。
话说到白云观庙会,当然要摸传说中能带来好运的石猴。楼主有一次过年,跟朋友排队一个半小时摸过一次,都走到石猴跟前了,也没有看到石猴在哪儿,经朋友指认才看到墙上一个还没有手掌大的猴形石头,已被人摸得锃亮锃亮的,但是那个汗啊。
虽然我没有烧香,但是心里还是默默地为所有我爱的人和爱我的人许下了美好的祝福。
仅仅“过年”两个字,已经包含了所有的东西,不需要再做过多解释。不过还是得说一下,北京的天赏脸给了湛蓝。
过大年当然少不了炮竹,虽然是装饰品,但看着还是那么的喜庆。
过年啦,商家装饰一新喜迎八方来客。
对咱老百姓来说,过节当然就是逛街购物了,乐呵乐啊
儿时记忆中的糖人,只看一眼就已经醉啦!
逛了许久当然要犒劳一下自己的肚子,门口吆喝的是打着竹板请客进门啊! 在北京,逛完了前门,什刹海和南锣鼓巷是少不了的,人太多啦,我是紧握P7,生怕挤掉砸到自己了。
虽然今年算是暖冬,但是什刹海的水面还有部分没有融化,游船还是像冻在冰面上一样,规规矩矩,纹丝不动。
什刹海周边都是老房子,青砖琉璃瓦配上大红灯笼,老北京的年味就是这么正
夏天的时候,在什刹海周边经常会看到提着鸟笼遛弯的老人,现在天气冷了,鸟儿也去温暖的地方过冬了,只有冷清的鸟笼摆着了,一副孤独寂寞冷的样子,我想它在思念它的鸟儿赶紧回家了。
现在城市里越来越多的人喜欢把玩葫芦,这葫字与福谐音,看来大家都是想新年讨个好彩头,手里攥着福不放手啊。
过了银锭桥,冰面融化了,虽然树还没有绿,但水面已有了倒影,新春到,河开了。
穿过了烟袋斜街,就该往南锣鼓巷走了。
还没到南锣鼓巷,先看到了雄伟的鼓楼,阳光洒在鼓楼上,这座老建筑焕发着耀眼的光彩。
一路上看到很多仿古的房子,我拍的时候,旁边一个兄弟说,都是新的,有啥可拍的。我想这就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吧,我觉得虽然是仿古的,但起码能让我们能透过这些轮廓,看到曾经的美。 进入南锣鼓巷发现人实在是太多啦,我就发一张人群的照片看看热闹状况就行了,怕发多了,花粉们会得人群密集恐惧症。人多的都不敢拿出手机拍了,因此照片不多,只在人少的地方偶得了几张美照。
只能用人挤人来形容了,中途多次与家人走散。
很喜欢这张照片,让人看着很暖心,爸爸看着手机,小姑娘喝着饮料,眼睛却直勾勾地盯着橱窗里面的红色大衣,她是在想什么时候自己能穿吗?!或者是父女俩正在商量着是不是该买下来这件红色大衣,作为惊喜,送给妈妈当三八节礼物?
这两家店名字很有意思,2013年有首很火的歌,叫《董小姐》,这两家店就这么挨着,按我的理解,因为家里没有草原,没有留住董小姐,所以董小姐就去开茶坊啦。
整个巷子里人来人往,橱窗里的这盏红灯很惹眼,安静地亮着,温暖着看到它的每一个人。
这次真是挤出的南锣鼓巷,即便没啥收获,但是整个行程还是让我很开心,过年不就是这样嘛,不需要什么特别的收获,只要挤过人群跟家人聚在一起就很好啦。
最后,再祝大家在新的一年里笑口常开!
祝大家福禄寿喜财大丰收!
......全程华为P7拍摄......
|